网站首页 本馆概况 读者服务 读者园地 动态信息 数字资源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本馆概况
读者指南
读者园地
动态信息
数字资源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参考 - 正文
信息参考
石首图书馆领导参考2015第二期(一)
发布时间:2015/6/30 9:33:26    
 

重点推介

中国式追赶前后三十年

聚焦中三角

03宏观政策下,中国民用机场机遇何在?

06湘双轮打造买全球卖全球

探索改革

07专车创新背后的中国改革博弈

09为什么中国体制改革那么难?

经济广角

11中韩自贸协定具重要地缘政治意义

13“中国制造”遇到“制造强国” 看中国高铁如何进军德国

科教文卫

17香江刮起湖南文化元素旋风 湖南省省长率团来港 文化成为湘港洽周一大亮点

三农问题 县域经济

19中国养老产业之困

社会观察

21中国“猫爸”软实力悄然超“虎妈”

综合治理

23中国老龄化问题的解决之道

两岸四地 世界各地

24莫迪执政一年印度政治文化的重大变化

学术前沿

专家谈专车治理

重点推介

中国式追赶前后三十年

程向阳 香港《经济导报》2015年5月18日

中国是个拥有独特历史文化的国家,近几十年的经济改革也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路,创造了中国奇迹。由于中国的独特性,西方经济学的一些分析框架可能难以解释中国的一些现象,用一种简单但适用范围更广、时间更长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方法,也许从更高更远的视角回眸中国的追赶过程,反而更容易认识普遍规律、厘清中国特色,并对改革的未来走向和进程有所把握。

两个盒子和自然秩序

马克思提出了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框架,从两个层面分析人类社会的演进。经济和政治形象地说就像两个盒子,分别按照不同的机制运行,有各自的决定力量,解决各自领域的问题,共同维护社会的秩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两个盒子的机制各有不同。

在经济领域,从自给自足到商品经济,演进出一种自然秩序即市场经济。在经济学家们提出各种理论之前,经济活动遵循市场逻辑已然运行了数千年。经济学家只是试图去发现揭示经济规律,而不是创造它们。市场规律即看不见的手是经济这个盒子的决定性力量。在政治领域,权力是决定性力量。无论权力是源于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还是源于人民的推选授权,掌握权力的组织或群体都居于中心地位,他们制订了一系列的政治法律等制度,对社会进行治理。

人类社会制度的演进遵循了某种自然法则。老子在形而上的高度上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哈耶克则通过自然秩序的概念,揭示了道法自然的机制。他指出,自由社会的制度是一种自发过程,是千万人互相竞争作用的结果,不可能由单个主体分立的知识和有限的理性发明创造。人类社会自由演进的秩序可以说具有神祇一般的地位,尊重自然秩序是一种朴素的思想,体现了人类对自然的敬畏。

对一种社会制度可以从规则和结果两个方面去看。自由社会的制度都是一些游戏规则,基本上是为了确保社会公正和效率;专制社会则进一步规定了结果,谁掌握权力,谁拥有资源,而且为了确保这个结果,规则往往是不公正的,结果也是缺乏效率的。一种制度若是缺乏公正和效率,最终难逃演进的结果,因为每个制度的背后都是人性,人类生存繁衍和追求进步的天性,形成倒逼机制,不变革就会灭亡。哈耶克认为,很多从常理上看来非理性的行为如企业破产,也能对人类社会的知识形成贡献,这也许还包括计划经济的尝试。

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

有许多经济活动都能在市场机制下正常运行,经济和政治这两个盒子基本是各管各的。但自然秩序并不是完美的,一方面市场也有解决不了的问题,有失灵的时候;另一方面市场机制还有残酷的一面,周期性地发生经济危机,对不谨慎的参与者进行无情的惩罚。在经济盒子中解决不了的问题,这种时候会溢出到政治的盒子里,寻求用另外的机制来解决。经济和政治的这种互动关系为政府介入经济盒子提供了理由。人们希望政府做一些事情弥补市场的不足,于是一些人为秩序开始出现,这些人为秩序大致可分为市场监管和经济调节,调节又可分为宏观调控和微观干预。

监管是对自然秩序的补充和完善,其目的是维护市场系统的正常运行,并不是介入其中,经济运行仍然依赖看不见的手进行调节。而干预则是政府通过政策和计划直接参与进来,成为一只看得见的手,这种调节本应被限制在尽量小的限度内,然而政府一旦介入,总想做得更多,极端者是用全面的计划经济来代替市场。计划经济是废弃掉市场的盒子,把全部经济活动放到政府主导的盒子里,由相关政府部门通过计划来管理。这种少数人设计出来的人为制度,只能通过政府权力强行实施,中国也成为了试验品之一,为人类社会发展提供了宝贵的案例。

前三十年增长

我们尝试把这段并不遥远的历史放在历史长河和国际视野中看。中国的人均GDP在宋朝达到髙峰后一直在下降,而同期欧洲则在上升,工业革命后欧洲加速增长,中国却在抗战和内战后跌入历史低点。

新生政权的性质决定了政治决定经济。强国意愿加上意识形态,中国选择了公有和计划经济的道路,希望实现国力的快速追赶。从1953年开始实行五年计划,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中国初步建立了完整的工业体系,GDP总量增长4倍多,年均增长超过6%。据英国经济学家安格斯•麦迪逊的估测,1978年中国人均GDP达到了1000美元左右,而且工业与农业产值己相等,完成了经济起飞前的准备阶段。这个时期的增长是通过把全部剩余用于投资积累来实现,类似一种战 时体制。马克思增长理论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的实现,它恰恰是这种畸形战时经济体制的命门。当产品实现无法完成,计划经济的打仗式增长模式就到了尽头。产能过剩与商品短缺同时存在,可以说成也计划,败也计划。另一方面这一时期庞大的就业问题,在政治盒子内形成巨大的压力。

在这历史关头,建国强人过世,变革的机会降临。中国大幸没有形成权力世袭,在党内竞争中,实用主义的猫论占了上风。从冷战对抗转为和平发展,从阶级斗争转向经济建设,从第一部类转到第二部类,都是历史性的,而最重要的是从计划转向市场。一个强势政府决定归还经济权力给市场,堪称一次伟大的妥协,但这是一个在倒逼中渐进的漫长而复杂过程。

两个方向的倒逼机制

倒逼机制是人类社会制度演进的共性,中国也不例外。中国政治和经济两个盒子高度相关,体制内存在两个方向的倒逼机制,一个是经济盒子里增长压力的倒逼,另一个是政治盒子里路线压力的倒逼。在双重倒逼机制的作用下,政策呈现左右交替的特征。前三十年,政治倒逼的方向是要搞阶级斗争,经济倒逼的方向是要搞生产建设。表现为经济增长好了,就开始政治斗争;经济增长变差,政治压力减轻,经济才得以正常发展。结果是一方面有大跃进、文革等错误,经济大起大落,另一方面仍实现了较高增长。后三十年,政治倒逼的方向转为要坚持社会主义,而经济倒逼的方向是市场化改革开放。只要经济增长得不错,就缺乏改革动力。超前的改革会遭到反对,甚至可能导致改革者自身难保。直到问题再次严重,才能倒逼新一轮改革措施出台。由于这种双方向倒逼机制的轮流主导,改革和调控呈现出“打左灯向右转”和“一放就乱、一抓就死”交替的特征。

后三十年增长

在僵化的体制下,内在的增长潜力被束缚死了。只要放松管制,通过利益激励允许私有,就能释放个人和企业的活力。改革有两条主线即价格改革和企业改革,前者恢复市场机制,后者恢复市场主体。从这两条主线来看思想解放和改革的进程,基本是一个由计划逐步向市场妥协、公有逐步向非公妥协的过程。

价改初期的指导思想是完善计划价格体制并引入市场机制,1979年提高了农副产品收购价;1984年提出有计划商品经济,局部放开市场,实行生产资料双轨制;1987年提出社会主义商品经济,1988年价格闯关;1992年价格并轨,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市场要起基础性作用。1997年市场调节价的比重超过80%,初步建立起市场价格体制,并基本走出了短缺经济。

企业改革有两条线,一条是通过所有制结构改革,允许非公经济主体发展。首先是在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0年提出个体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必要补充;1987年鼓励私营经济的发展;1992年提出个体、私营和外资经济为公有经济的补充;1997年十五大提出基本经济制度,确认了非公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非公经济快速发展,目前占GDP比重已超过60%。另一条线是国企改革,早期是通过放权让利、承包经营等方法提高企业活力,后期改为通过股份制等方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政企逐步分离,意在使国企也成为独立自主的市场主体。在价改和企改不断深化、市场化程度不断提高的倒逼下,政府进行了财税、金融等宏观经济体制改革,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在短缺经济时代,增长动力充足,政府通过逐步放松管制即可实现增长。中国从短缺走向过剩与亚洲金融危机的时间基本相同,之后改革虽然没有大的进展,但中国政府做了两件事,一是通过住房改革建立了房地产市场,并推动城市化,二是加入了世贸组织,令中国获得了十几年高速增长的动力。

中国式追赶路径

中国从建国初期人均GDP居于全球垫底到进入中等收入国家,可以明显地分为两个时期,以两种完全不同的方式实现了后发追赶。从建国到70年代末,中国走出了贫困陷阱,后发优势的实现主要是通过政府向国际经验学习,学习对像是苏联的公有制计划经济,完成了第一部类的追赶。改革开放以后,政府逐步放权,中国经济实现了渐进式的再市场化,后发优势的实现主要是通过企业向西方先进技术和经验的模仿学习。

前三十年的增长靠立,通过强制建立的公有制和计划体制进行超常规的投资积累;后三十年的增长靠破,政府逐步破掉计划经济和公有制,向市场妥协,恢复经济盒子的自然秩序和自主主体。

从当年的社会主义阵营来看,中国的计划经济并无独特性,但从历史纵向的角度来看,恐怕那种计划经济的时代难以重来,而在同一阵营国家的市场化转型中,相对于苏东的休克式,中国的渐进式改革是独特的。渐进式改革的实现,要求政府一方面必须是强势政府,能够控制住局势不被推翻从而失控;另一方面政府既不能冒进也不能不进。体制内双重倒逼机制的存在起了类似两党政治的作用,倒逼着政策既不能太超前也不能太滞后,最终成就了这种渐进式的转型,这个经验恐怕其它国家很难学习。

在全球金融海啸之后,中国经济也进入了所谓新常态,通过模仿即可实现后发优势的增长方式遇到了麻烦,恐怕需要更多的创新,才能走出中等收入陷阱。在这种新形势下,倒逼出了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和混合所有制改革,可以期待政府未来或会对市场作出更大的妥协。


聚焦中三角

宏观政策下,中国民用机场机遇何在?

何芯 香港《文汇报》 2015年6月12日

6月11-12日,2015中国民用机场建设年度峰会在武汉举办。面对当下“一带一路”、“长江中游城市群”等战略提出,以及政策战略所带来的机遇,民航以及民用机场如何抓住机遇,专家们的看法如下:

中南地区将新增18个机场

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副局长、总工程师杨新国认为,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深入实施,中南地区机场建设将迎来重大机遇。从“十三五”规划的情况看,预计将新增18个机场。

新增的18个民用机场分别是:河南焦作、三门峡、周口、潢川机场,湖北黄冈、荆州机场,湖南娄底、郴州、湘西、邵东机场,广东汕尾、阳江、云浮机场,广西防城港、贵港、崇左机场,海南儋州、五指山机场。

中南地区机场严重不足

近年来,很多省市将民航作为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抓手,机场成为重要“跳板”。有些地方为争夺机场资源,在无法改变机场布局规划的情况下,只能在机场命名方面想办法、谋对策,来提升城市影响力。

杨新国认为,与巨大的社会需求相比,中南地区机场数量严重不足,平均每万平方公里仅有0.31个机场,远低于美国(0.57个)、欧盟(0.92个)、日本(2.59个)等发达国家和地区,也低于印度(0.38个)、巴西(0.85个)等发展中国家。这一方面说明我们的机场资源稀缺,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的机场建设空间还很大。

中小机场发展潜力大

从机场网络结构看,截至2014年底,全国颁证运输机场202个,其中旅客吞吐量100万以下的中小机场138个,占机场总数的68.3%。具体到中南地区,中小机场15个,占机场总数的一半。可以说,没有中小机场,枢纽机场功能也就无法体现。2014年重点支线市场旅客吞吐量同比增长31.2%,高于重点干线市场近28个百分点。这充分说明,中小机场发展潜力巨大,我们要高度重视中小机场建设和发展。

从社会效益看,2014年我国149个中小机场,其中120个机场出现亏损,亏损面达80.5%,亏损额约30亿元。但是看一个机场亏损,要算大账。这些亏损的机场覆盖了全国77%的县、91%的地区,带动国民生产总值至少3万亿元以上。可以看出,中小机场对社会经济带来的溢出效应非常明显,对促进偏远地区的协调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长江经济带”需提高武汉等机场地位

今年是“十二五”规划的收官之年,辖区机场建设进入关键阶段。截至目前,仍有改扩建机场16个,新建机场12个,迁建机场2个,开展前期工作6个,建设任务比较繁重。杨新国认为,要提高枢纽机场的引领带动作用,从“长江经济带”战略实施看,中南地区的主要任务是提高武汉、长沙等机场在综合立体交通走廊中的战略地位。完善两个区域枢纽机场的功能是下一步工作的着力点。

首先是要实现机场发展规划与城市发展规划对接,完善配套交通设施建设,突出机场作为综合交通枢纽的功能。

其次是加快机场改扩建进度。武汉机场新建一条远距跑道、T3航站楼;长沙机场新建一条近距跑道,新航站楼也开始前期研究工作,要千方百计加快进度,确保项目按期完工,巩固机场在综合交通体系中的战略地位。

天河机场将成华中地区首个“双跑道机场”

武汉天河机场三期扩建工程按满足2020年旅客吞吐量35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44万吨的目标设计。工程完工后,天河机场 T3航站楼将正式启用,武汉天河机场三期建成后,武汉将拥有华中地区最大的航空枢纽,并有望跻身国内第四大航空港,天河机场也将成为华中地区首个“双跑道机场”。

中建三局承建全国15座空港机场

作为高端综合建设服务商,中建三局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承建了全国20个省区市第一高楼,其中包括全国8座超过500米的摩天大楼。在不断“拔高”中国城市天际线的同时,中建三局承建、参建了包括武汉天河机场等在内全国15座机场,继续在大跨度、大空间的空港机场建设领域以闪亮业绩领跑。

15座机场包括深圳机场T3航站楼、武汉天河机场T2、T3航站楼、郑州新郑机场T2航站楼、成都双流机场T2航站楼、巴基斯坦JF-17飞机建线工程、巴基斯坦伊斯兰堡国际新机场航站楼、广州白云机场飞机维修库、广州新白云机场航站楼、哈尔滨太平国际机场扩建工程、黄山机场航站楼扩建工程、昆明新机场、沈阳桃仙国际机场扩建工程、南航沈阳维修机库、南宁吴圩国际机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3航站楼、襄阳机场改扩建新航站楼、宜昌三峡机场、银川机场T3航站楼等。

其中武汉天河机场T2航站楼、成都双流机场T2航站楼、巴基斯坦JF-17飞机建线工程荣膺鲁班奖,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3航站楼工程荣膺国优奖。

湖北民航机场该如何发展?

中国民用机场协会理事长夏兴华在峰会现场谈到,“一带一路”新形势下,湖北民航机场该如何发展的问题。他称,近年来湖北民航机场保持了很好的发展势头,武汉天河机场旅客吞吐量已过1700万人次,位居全国前列。

但同时也必须看到,湖北民航机场的发展与湖北省、武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比还存在不相适应的地方,来自周边省份的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南面的长沙黄花机场、西面的重庆江北机场旅客吞吐量均已超过武汉天河机场,东面的南京禄口机场和北面的郑州新郑机场旅客吞吐量都与武汉天河机场相差不大,形势可谓逼人。

湖北地理位置优越,武汉素以“九省通衢”著称。国家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和推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建设规划的实施必将为湖北省和武汉市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如何抓住机遇,利用好中部中心的区位优势,统筹全省资源谋划机场建设、航线网络布局和临空经济发展,加快民航机场建设,为湖北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是湖北民航机场面临的一个重大而紧迫的任务。

一是完善机场管理体制。今年年初,湖北机场集团公司解除了与首都机场集团公司的联合重组关系,重新回归省政府管理,这是湖北民航机场管理体制的一次重大调整。夏兴华认为,隶属关系的改变只是个开始,未来如何改革完善机场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需要做的事情还很多,改革的任务还很艰巨。

例如,如何明确省市政府在机场建设投资、安全管理和运营管理上的责任划分,对机场实行什么样的考核评价体系,武汉天河机场实行什么样的管理体制为好,机场承担的公共职能如何复位等。

从全国的情况看,各地的做法都不尽相同,建议湖北省研究借鉴其他省市机场管理的做法,大胆探索,勇于创新,不断改革完善适合湖北民航发展需要的机场管理体制,为湖北民航机场的长远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是加快武汉天河航空枢纽建设。目前关于航空枢纽的竞争比较激烈,不少机场都希望成为国家或区域性航空枢纽。武汉的地理位置决定天河机场建设航空枢纽有着天然优势,但要成为真正的航空枢纽还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应加大基础设施的投入,提升硬件保障水平。进一步完善航线网络,增强中转功能。要吸引有实力的航空公司和物流企业入驻天河机场,把天河机场作为运营基地。要统筹配套交通设施建设,打造以天河机场为核心的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力争在一个较短的时间内把天河机场建设成为我国中部地区最大的航空枢纽。

建议省、市政府要为未来武汉天河机场的发展作出规划。在客运、货运和航空快递物流等发展上合理定位,充分发挥武汉天河机场在中国机场中的区位优势。

三是大力发展航空经济和临空产业。武汉市中国近代工业的发祥地之一,是传统的老工业基地,门类齐全,基础雄厚,但也面临发展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问题。以打造天河机场航空枢纽为契机,规划发展航空经济和临空产业,是促进区域经济发展转型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抓手。

武汉航空经济和临空产业谋划比较早,武汉市政府2008年10就讨论通过了《武汉临空经济区发展总体规划》,武汉临空经济区是武汉继上世纪80年代建沌口汽车城、90年代建东湖高新区科技城、2000年建阳逻港口城后,新建的第四座产业城——航空城,比前三座城都大。

目前,武汉临空经济区已初具规模,未来就是要充分利用武汉的区位优势,抢占战略高地,提高层次,增强实力,扩大影响。抓住国家新一轮改革开放、“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和长江中游城市群等战略机遇,积极争取国家批准在武汉临空经济区设立自由贸易区,引进相关的航空产业,形成跨境贸易和物流运输的完整产业链,打造航空快递货运枢纽,全面提升武汉临空经济区的层级,把临空经济区与自由贸易区的优势结合起来,增强武汉临空经济区的辐射能力,使武汉临空经济区成为国家首个内陆自由贸易区和全国临空经济示范区。

湘双轮打造买全球卖全球

赵启东 何雯《香港商报》2015年6月4日

2日,“让湖南与世界零距离”湖南跨境电商产业园暨长沙保税直销中心招商推介会在香港举行。据了解,跨境电商产业园和长沙保税直销中心建成后,湖南通过线上线下两大项目双轮驱动,在家门口“买全球、卖全球”将成为现实。

湖南省副省长何报翔致欢迎辞、长沙市副市长何寄华做重要讲话、长沙市开福区区长沈裕谋做湖南跨境电商产业园暨长沙保税直销中心专题推介。

跨境电商:开启湖南开放型经济新引擎

2013年,国家对湖南“一带一部”的新战略定位为湖南经济注入新开放红利,刷新了湖南在国家总体战略布局中的“经济坐标”。湖南作为中部物流配送枢纽的区位交通优势更加凸显,正成为新红利的投资洼地,迎来了全方位大开放时代。

2014年,湖南长沙获批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城市后,湖南省、长沙市明确:在金霞经开区规划建设“湖南省电子商务产业园”,并充分发挥保税中心平台功能,建设“跨境电子商务服务试点园区”,也是湖南省跨境贸易电子商务服务唯一试点园区,更是长沙海关批准的湖南省目前保税展示交易和跨境电商监管的唯一通道。

沈裕谋介绍,目前,“湖南省电子商务产业园”已入驻优质物流企业56家,有5A级10家、4A级6家,形成了能源、粮食、医药、钢铁、食品、商贸等物流产业集群。特别是随着阿里巴巴、普洛斯物流、传化智能公路港、邮政速递等一批知名物流企业的引进,可为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发展提供更优质快捷的物流服务。

长沙保税直销中心:缔造中部保税交易的新名片

长沙保税直销中心位于长沙金霞保税区,地处水陆空三港枢纽,依江、临港、靠站,是发展保税物流和贸易的“黄金码头”。项目由长沙金霞经济开发区的金霞保税物流中心与湖南嘉德集团联手打造。项目将建立一般贸易进口直销区、跨境商品体验区、出口商品区、海外轻餐休闲文化体验区开展运营,被期待为开福区、长沙市、湖南省重点打造的湖南进出口贸易的新平台、新名片,将用高标准打造成发展湖南开放型经济,服务湖南、中部地区的进出口商品展示交易平台,力争成为湖南和中部地区进出口贸易商品、企业、人员和资本的集散地。沈裕谋说,在进一步对外开放时势下,长沙保税直销中心担当缔造中部跨境电商新名片的光荣使命,通过线下体验店,境内境外无缝对接,为长沙市民提供货真价实、物美价优的进口商品,市民在家门口也可以海淘。

会上,湖南省商务厅、金霞保税物流中心、中兴供应链与嘉德集团签订四方协议,达成战略合作关系。将共同依托社会资源,在嘉德集团“中部(湖南)进出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项目区位优势及现有硬件基础上,建造“外贸产业综合服务平台”,全方位服务湖南外贸产业发展。

 

地址:石首市南岳山大道178号 电话:0716--7183701
版权所有:石首市图书馆 鄂ICP备15020208号-1
公安备案号:4210810200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