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本馆概况 读者服务 读者园地 动态信息 数字资源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本馆概况
读者指南
读者园地
动态信息
数字资源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参考 - 正文
信息参考
石首图书馆领导参考2016第四期(一)
发布时间:2016/12/19 10:21:22    
 

重点推介

02官媒首提中国经济“新方位” 中央经济工作

会议召开 强调L型走势非U型或V型

聚焦中三角

05 安徽科技腾飞引关注

06鄂今年农网改造投入200亿

07齐开拓国际市场 江西民企“走出去”

探索改革

07 国企改革成未来首要任务

08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什么?

经济广角

10 破解中国债务谜团

12 揭开中国“帽子”的秘密

科教文卫

13 一网打尽的科技生态系 2017十大科技趋势

15 中国文艺拉开史诗化的大幕

三农问题

19内地“十三五”脱贫攻坚 贫困县拟全“摘帽”

20 河南叶县 筑巢引凤精准招商

社会观察

23 中国劳动者谋生新途径

24中国数字化消费让世界开眼

综合治理

25 中国用“史无前例”的措施为楼市降温

环球视野

28 2017经济大预言 告别平庸年代

学术前沿

30 权威专家详解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讯息快递

重点推介

官媒首提中国经济“新方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

强调L型走势非U型或V型

海岩 香港《文汇报》2016年12月15日

今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昨日在北京开幕,内地三大官媒同时发文,总结过去一年经济发展和改革成绩,并为中央治国理政的新理念“吹风”。《人民日报》头版刊文首次使用中国经济“新方位”的表述。分析指出,这是本届中央高层对当前形势作出的新判断,是“新常态”理念的延续和深化。有分析称,明后年对经济增长的指标压力减轻,对推进供给侧改革的迫切性和力度都会增大。《人民日报》文章重申,站在新方位上的中国经济运行必是“L”走势,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不能停歇。文章称,“中国经济正面临速度换档节点、结构调整节点、动力转换节点,在螺旋式上升的发展历程中进入了一个新状态、新格局、新阶段,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

含新起点新目标新定位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指出,从理论逻辑看,经济新方位包括三重含义。一是新起点,即中国经济已处于新的发展阶段,进入了中高速增长、结构调整、动力转换的新常态;二是新方向目标,即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按照四个全面实现中国梦;三是新发展定位,即在国际分工体系中探索中国模式和道路。

2014年提出“新常态”、2015年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中央再提“新方位”,一个重要背景是与两年前相比,中国经济又进入新阶段。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向本报指出,按6.7%的预计增速计算,今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将是2000年的4.22倍,提前4年实现中共十六大提出的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这是今年中国经济发展的最大亮点;预计2017年人均GDP也将达到2000年的4倍以上,提前3年实现十七大提出的人均GDP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的目标。这也为实现十八大提出的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目标,上了两道“保险”。

分析指,2016年经济企稳回升,减轻了未来几年的增长压力,因为实现2020年全面小康目标需要年均6.5%的增长“保底”,这意味着增大了明后年淡化增长、推进改革的政策空间。

要从“汗水型”走向“智慧型”

专家认为,对于站在新方位上的中国经济,首要任务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伟较早前表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攻坚一年,改革目标还远未完成,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尚未形成。当前中国经济最突出的结构性矛盾之一,就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的脱节:金融领域和房地产领域出现资产泡沫现象,非实体经济聚集过多发展资源,严重削弱了增长新动力赖以形成的基础。在此背景下,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明年要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人民日报》文章亦表示,中国经济在关注“需求侧”的同时更多将目光对准“供给侧”,要与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划清界线,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要从“汗水型”走向“智慧型”。文章还强调,中国经济运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势。

中国经济“新方位”关键词

三个节点:速度换档节点、结构调整节点、动力转换节点。

一个走势:经济运行不可能是U型,更不可能是V型,而是L型的走势。

三个维度:速度上,与大规模经济刺激政策划清界线;结构上,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 动力上,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国经济从“汗水型”走向“智慧型”。

四则运算:瞄准过剩产能做减法,瞄准短板做加法,瞄准创新做乘法,“乘”出新动能,瞄准放活做除法。

中国经济新方位,这个提法真的很有深意

马光远 香港 凤凰国际智库网 2016年12月15日

路遥在《人生》中写道:人生的道路很漫长,但紧要处就那么几步,一个国家经济的发展也是如此。

在中央经济工作召开之际,人民日报一篇《中国经济新方位》的报道引起了国内外财经界的关注。文章说:“在驶向民族复兴彼岸的海面上,中国经济航船的经纬度也在不断变化。”

新方位,这是一个关于中国经济新的提法,方位之涵义,既有空间感,指全球经济的大格局中,中国经济所处的战略空间;也有历史长河中的时间感,是对中国经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设计与展望。

我同意文章开头的说法:“这个创造了二战后一国经济高速增长持续时间最长纪录的经济体,正面临速度换挡节点、结构调整节点、动力转换节点,在螺旋式上升的发展历程中进入了一个新状态、新格局、新阶段,站在新的历史方位上。”

在笔者看来,中国经济新方位是对新一届管理层过去多年经济战略和经济学思想的一次总结。所谓新方位,就是在中国经济新的周期下,如何用新的眼光、思维、理念及政策看待当下和将来的中国经济。

本届管理层差不多用了五年的时间,在很多场合,不断阐述中国经济在基本面、动力、产业业态等方面的根本性变化,最终提出“新常态”这一被视为中国经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大逻辑”的概念。

这一点其实来之不易。

2010年中国经济总规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之后,中国经济增速持续下滑,过去30多年高速增长积累的矛盾和风险逐步凸显,中国经济明显出现了不同于以往的特征。

但是,对中国经济的下滑、风险的凸显以及红利的转换究竟受外部因素影响,还是意味着中国经济进入到一个新的和过去不同的阶段,一度争论非常大。这种分歧不仅仅是理论的分歧,更重要的,其蕴含的宏观政策的导向完全不同:

如果认为中国经济的减速是外部因素所致,则意味着目前的经济增长是低于潜在增长率,刺激政策可以大有所为;

如果认为中国经济的减速是内在因素所致,则意味着中国经济减速的原因是潜在增长率下降,宏观政策必须对经济减速保持克制和包容的同时,下决心通过改革解决中国经济持续增长面临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新的管理层根据对中国经济基本面的认识,以“新常态”描述中国经济的特征,并将之上升到中国宏观战略的高度。

按照“新常态”理解中国经济的减速,就不会得出现在的经济增长速度“差”这样的结论。中国经济增长速度回到过去几乎不可能,按照人民日报的说法,无论是资源的压力,还是要素的转变,决定中国经济增长的潜在增长率已经“做不到”像过去那样高速增长。也决定了中国不可能像过去一样粗放、低端的增长,而是必须转换动力,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换。

这也意味着,刺激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也已经到了极致,到了必须从中国宏观政策的选项里剔除的地步。

当然,新常态下经济增长速度的下滑,绝不意味着这是一个“消极”的周期。高层一直强调,新常态下,尽管面临较大下行压力,但我国仍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质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

这种判断,符合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就中国经济发展的周期而言,我们在很多方面仍然有很大的空间。中国经济需要的不是努力回到过去的高增长,而是通过结构调整和动能转换,回到一个“高质量”的增长。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保罗·罗默曾经深刻指出,解释经济差距,我们不但要研究工厂和交通设施,还必须以一样的热忱去研究“思想的差距”以及与创造思想相关的知识生态和思想市场。新常态、新理念以及供给侧改革,这是过去几年高层在中国经济实践中提炼出来的新的经济学思想。

我一直觉得,最终决定一个国家经济高度的,不是什么人力优势、资源禀赋,而是思想的高度。从全球经济发展的规律看,那些能够超越平均曲线,脱颖而出的经济体,都是在经济发展的理念和经济学思想方面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凡是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停滞不前,甚至掉进“中等收入陷阱”的,关键不在于资源禀赋的变化,而是理念的停滞和经济学思想的贫困。

就经济学思想而言,每一次大的危机,人类总会出现经济学思想的重大突破。本轮金融危机之所以迟迟难以走出,根子在于经济学思想的贫困。没有突破性的经济学思想,我们只能在危机中挣扎。

基于此,笔者对于中国在经济学思想方面的突破仍然充满期待。中国经济缺少的不是战略机遇,而恰恰是新的经济学思想的突破。新常态、新理念以及供给侧改革,事实上构建起了一个新的经济学思维的框架,这不仅是中国在新的周期下经济政策的指导方针,也是为经济学的进步所做出的贡献。以此来制定中国经济新周期下的经济战略和宏观政策,中国经济实现转型,跨越“中等陷阱”,还是非常令人期待的。

聚焦中三角

安徽科技腾飞引关注

马来西亚《南洋商报》2016年12月11日

由安徽省委宣传部、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及新华社亚太总分社主办的“2016东盟十国主流媒体暨中央重点外宣媒体安徽行”(简称东盟安徽行)11月初拉开序幕。该活动承办单位也包括安徽省委外宣办、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东南亚中心、新华社亚太日报、安徽广播电视台及东盟财经。

来自东盟十国,如马来西亚、新加坡、柬埔寨及缅甸等主流媒体高层与记者,受邀从11月6日至13日赴安徽省省会合肥、阜阳、亳州及滁州等地,采访当地经济建设成就,以及了解与东盟国家展开的交流合作。

东盟10家主流媒体及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等媒体所组成的采访团约有40人,《南洋商报》是唯一受邀的大马媒体,参观采访了当地高科技企业,涉及的科技包括有利各领域发展的3D打印技术、语音智能科技、开拓出版业新市场的科技,以及绿色城镇规划。

安徽省坐落于中国中东部,是最具活力的长江三角洲组成部分,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山川秀美,区位优越,地理地貌融合中国南北差异,是美丽中国的缩影。

经济处于稳健增长的安徽是科技腾飞的富饶之地,日益受到中国及其他国家投资者广泛关注。近年来,安徽在科技创新及产业发展等各方面取得卓越成就,也展望大马及其他东盟国家引进或合作研发。

采访团前往位于安徽省省会—合肥市,采访以科大讯飞为技术平台,被称为“中国声谷”的中国首个“国家智能语音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见识了中国研发的语音智能创新科技产品,大开眼界。

智能语音鼠标领域开拓者冯海洪特别向媒体介绍一个名为“咪鼠”的智能语音科技产品,其外表与普通滑鼠无异,但当他按下“咪鼠”的按键,并说了一句话后,电脑屏幕立刻一字不漏地出现有关字句,准确度极高,而且使用者还能通过说话 控制电脑界面,使电脑自动浏览指定网站或播放电影等,其功能令现场各媒体眼前一亮。

冯海洪表示,目前许多专业人士及各领域,尤其须处理大量文字的工作者,对该产品极感兴趣,因为它不仅省时,也能解决很多工作问题。

“智能语音技术能运用在金融、电信、汽车、教育及家电等各领域,并成为未来创业者的重要平台。”作为“中国声谷·粒子空间”众创空间的经营主体,即安徽省信息产业投资控股有限公司总裁祁东风说,“中国声谷”的核心是进行人工智能语音工作,希望未来能与东南亚国家在技术研发方面展开合作。这可能是大马商家可拓展的商机。

他指出,“中国声谷”近期规划用地1583亩,远期规划用地6000亩以上,园区按照“集聚发展、布局优化”原则,打造“一核、两区、多园”的基地空间布局,其中包括核心区、孵化区及产业区。

“中国声谷”也积极招商引资,目前该产业化基地已确认有50余家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企业入驻。

根据规划,该处的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品用户将在2017年达10亿,产业规模达500亿人民币。在2020年,该产品用户料达15亿,产业规模达1000亿人民币。该处届时将成为国际一流及中国最大的智能语音产业基地。

鄂今年农网改造投入200亿

李映华 邱保华 《香港商报》2016年12月9日

12月7日,记者从国网湖北省电力公司发布的《服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白皮书》获悉,湖北省今年农网改造投入将达201.7亿元,再创历史新高,农村电力基础设施显著改善,农民用电更为舒心,返乡创业更有底气。

据悉,“十二五”期间,国网湖北电力积极服务省委省政府“一元多层次”战略布局,在全国率先启动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累计完成农网改造投资325亿元,较“十一五”时期增长近1倍,消除“低电压”台区41924个,解决209万户农村用户“低电压”问题,为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和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在省政府的支持下,积极推动29个地、县农电企业划转工作,实现对全省所有县域电网直供直管,加大对贫困地区和上划地区电网的建设改造力度,降低实际到户电价,累计为农民减负56.01亿元。

6月24日,国家电网公司与湖北省人民政府签订《关于共同推进湖北省小城镇(中心村)电网改造升级和“机井通电”工程合作协议》。到2017年底,公司将完成4654个小城镇(中心村)农网改造升级,改造3.39万个机井的供电设施。届时全省将有984万亩农田生产从中受益,进一步改善1003万农村居民的用电条件。

齐开拓国际市场 江西民企“走出去”

台湾《联合报》2016年12月12日

江西民营企业“走出去”合作联盟成立大会13日在南昌召开。该联盟旨在促进联盟成员之间资源整合、信息沟通、共同开拓国际市场,提升“走出去”的抗风险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

据中新社报导,大会通过“江西民营企业走出去合作联盟章程”:搭建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建立联盟成员、相关政府部门、中介服务机构之间的联系机制;收集对外投资合作项目信息和项目所在国的法规政策、人文环境、风土人情资源;整合联盟成员单位优势资源,共谋发展,打造江西民营企业国际投资合作品牌。

为响“一带一路”战略,江西民营企业积极寻找境外投资项目,参与国际合作,采取创办境外工业园,收购、并购经营等方式,将大陆优势产能转移到境外。

2015年江西省420家上规模民营企业中,有27家参与“一带一路”战略,有18家企业新增海外投资项目39个,累计投资额达到73,461万美元,主要投资于港澳台、东南亚、非洲等地区。

江西省委常委、统战部长陈兴超认为,成立江西民营企业“走出去”合作联盟,就是江西民营企业积极融入“一带一路”战略的创新之举,有利于提升江西民营企业“走出去”的质量和水平,打造一支赣商企业扬帆出海的联合舰队。

陈兴超表示,希望江西民营企业“走出去”合作联盟,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基础设施、国际贸易、产业投资、资源能源和文化教育等领域积极开展合作,促进江西更高水平、更高层次开放开发。

改革探索

国企改革成未来首要任务

陈羡明 香港《信报财经新闻》2016年12月15日

短期内货币环境收紧与监管压力扰动流动性的改善。监管层对不正当资本运作的规范与实质监管措施持续发酵,加之央行围绕金融“去杠杆”缩短放长与资本外流的压力,使到国内货币环境明显收缩,抑制了市场短期风险偏好的提升与增量入市的预期。

另一方面,创业板指数持续维持弱势,反映出整个市场较低的风险偏好。年末资金面依旧偏紧,12月解禁压力及近期IPO提速,使得整个市场的风险偏好受到抑制。中央政治局会议对于行业主题的选择意义强于大盘走势研判,国企改革作为未来改革首要任务的地位是确定的。

从总量资金面上来说,近期市场险资是最能带动情绪的资金,我们观察到相应“举牌”概念股融资交易比率显著走高,这意味着近期险资操作带动了市场的边际风险偏好提升。我们认为,随着监管层对于险资的管理和规范愈来愈严格,“举牌”概念未来将继续受到比较大的影响。最核心的还是监管层强力落实金融“去杠杆”,对股市和债市的监管都趋严,这个因素短期内应该不会逆转。

12月9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初步定调2017年,按会议要求,明年的经济工作要坚持稳中求进。其原因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对特朗普政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也难看清;二是对国内经济发展势头,目前尚难以准确判断。

会议提出2017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大力振兴实体经济,建立房地产平稳健康发展长效机制,加快推进国企、财税、金融、社保等基础性关键性改革,扎实推进“一带一路”建设。

国企改革作为改革首要任务的地位,国防军工作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出口,以及房地产政策会在2017年进行调整是确定的。行业主题的选择上,受益于中央政治局会议催化的国企改革、农业供给侧方面的种子和农机,短期受益于“国家安全”催化的国防军工,以及将受益于通胀预期抬升,春节前的消费旺季亦可值得期待的商贸零售和食品饮料。可以预见,本轮地产调控或较以往持续更久、更为严厉,须关注明年地产投资超预期下滑的风险。

然而,国企改革一直处于稳步推进的过程,预计混改试点本月就将加速落地。一直以来,市场对国企改革经历了由过度自信、怀疑再到认可的过程。随着近期央企混改“6+1”试点企业讨论及改革逐步开展,9月底后,国企改革重心逐渐向提高品质增加成效转移。央企混改“6+1”试点企业、联通混改、辽宁省国资划拨社保推行混改、增量配网探索混改等案例,确认了改案例加速落地趋势。国企改革正由点及面地从资产证券化的表层改革,正逐步向国有股权核心的深层改革迈进。

12月9日,国务院国资委在京召开媒体通气会,国资委副主任在会上表示,明年将是国企改革见效年。为了推进改革细项任务的顺利完成,国资委正在积极研究和制订明年的国有企业改革的实施方案,目前最新进展是实施方案依旧在制订过程中。

因此,预计国企改革制度建设在今年已经基本完成后,未来有望逐步落实见效,混合所有制改革成为未来国企改革重点突破方向。成为明年主题投资的重大看点。

从案例看,混改试点正从开启垄断领域大型央企,再由股权转让、债转股等模式拓宽到“绩差”国企混改。

中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改什么?

观涛 澳门《侨报网》2016年12月14日

按照时间推算,中国最高级别的年度经济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应该就在本周召开。在每年年底的中国各类重要会议当中,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往往是最受国际经济界及市场人士关注的,因为它是来年中国经济走势的“风向标”,精明的商人更能从其会议公告中发现中国的未来商机。

会议公告全文的出台,估计还要等上几日,但明年中国经济工作的重点其实已经可以看出端倪了。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了2017年经济工作。政治局在此时召开这个会议,历来被舆论看成是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子。政治局会议在谈及明年经济工作时指出,2017年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之年,坚持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

可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仍然是明年经济工作的重头戏,与此同时,会议中还强调了要积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值得提及的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表述,去年并没有出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之中,而是在随后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提出,还属于产业层面。今年却高调出现在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相信也会成为接下来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提到的明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方向,显示其在明年经济工作中的重要地位。

那么,中国农业供给侧出了什么问题,改什么呢?

首先,中国农业产品结构上存在问题。中国粮食连续12年大丰收,粮食储备充足,但从农产品品种结构来看,过剩与不足问题并存,大宗产品中最突出的就是大豆缺、玉米多。

多年来由于玉米收购受政府托底政策的影响,农民种植玉米积极性高,玉米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从2014年开始,中国超过了美国,成为全球玉米种植面积最多的国家。但增产的结果是导致玉米供给过剩,库存大量积压,不但占用财政资金,同时每年都要付出巨额库存成本。

而相反的是,中国大豆需求快速增长的同时,中国大豆却是低产量、高成本,导致进口大豆急剧增加,中国大豆的自给率降到了15%以下。2015年中国进口8169万吨大豆,而其中相当大的一部分来自于美国。

另外从中国农产品品质结构上看,普通的甚至低端的农产品占多数,精细高端的农产品品种缺、数量少。例如中国的妈妈们在国外抢购奶粉的现象,反映的正是中国农产品在品质供给方面的缺失。

其次,中国农业生产的成本过高。2014年中国稻谷、小麦、玉米、棉花、大豆每吨生产成本比美国分别高出39%、14.8%、112%、35.6%和103.3%。如此高的成本,使得中国农产品在价格上丧失了国际竞争力,也是导致库存难以消减的一大因素。

中国农业生产成本高的主要原因有三。一是租金高,近年来中国农村土地加快流转(农户保留承包权,转让使用权),租金成本上升速度快;二是人力成本高,未形成适度规模化经营;三是物化投入高,农药、化肥滥用现象严重。

明白了中国农业供给侧存在的问题,也就是知道了要改革的方向:一是去产能,去库存;二是降成本,升品质,提高中国农产品竞争力;三是补短板,例如增加大豆产量,开发农产品深加工精加工的能力,提高农产品附加值等等。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举措,相信在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以及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会有更具体的阐述与规划。笔者认为,这值得从事农产品贸易及相关行业的海外华侨华人的关注。因为未来五年,伴随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中国农业的大格局,或将产生可观的变化,甚至对国际农产品贸易带来影响,而其中所蕴含的机遇也是不容小觑。

经济广角

破解中国债务谜团

黃育川 英国 金融时报中文网 2016年12月15日

10年来,对中国日益攀升的债务指标的担忧一直在周而复始地出现。今年9月,国际清算银行(BIS)就中国不断增大的“信贷规模/GDP缺口”(Credit-to-GDP gap)发出警告,称其增大的节奏相对于历史趋势过高了。加剧这种担心的是,一些银行依赖批发借款,而影子银行卷土重来。因此,不难理解一些观察人士为何提出中国出现破坏稳定的“雷曼时刻”(Lehman moment)的可能性。

然而,有关马上就要崩溃的预测似乎就像季节那样来来去去。对此,部分解释是中国的债务在很大程度上是国有银行向国有实体放贷的结果。考虑到中国政府强大的财政实力,孤立的违约或银行挤兑事件搞乱金融体系的风险较低。此外,由于中国日渐攀升的地价在债务指标和资产价值现状的形成中扮演着独特角色,中国的问题也与其他危机案例不太一样。

地价攀升的影响是中国独有的现象,这是因为中国大规模私人房产市场只是在10年前住房私有化和土地拍卖启动之后才出现的。在那之后,信贷扩张支撑了大城市地价上涨五倍(以美元计算涨幅高达八倍)。这进而导致固定资产与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从45%激增至80%。不过,就GDP计算而言,投资指的是固定资本形成总额,该指标剔除土地价值和现有物业的转让,其与GDP之比一直徘徊在45%左右。尽管信贷激增推高了债务指标,但并未刺激GDP的增长。

不过,随着市场不断发现此前埋没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基于土地的资产(住房和商用物业)的价值,信贷扩张推动了经济学家们往往给予正面评价的“金融深化”。这似乎表明债务问题也许言过其实了。更说明问题的风险指标或许是债务与资产价值之比。野村证券(Nomura)分析师最近曾强调这一比率。由于基于土地的资产价值不断攀升,过去10年这一比率不断下降,尽管债务与GDP之比出现飙升。最终是否会引发金融危机,要看这些资产价值的可持续性。

两个群体受到影响:家庭和企业。从家庭方面来说,以个人收入与房价之比衡量的住房负担能力一直在提升,过高库存一直在下滑。因此,房价严重崩盘的可能性很低。即使房价确实大幅下跌,多数家庭也在大量储蓄的支持下,建立了相当大的股权头寸,因此金融体系受到破坏稳定的冲击的可能性十分有限。

但是,不断攀升的资产价值可能给企业带来显著负面影响——如果这些资产的回报赶不上偿债成本。对民营企业来说,盈利能力还不是普遍问题,它们目前的资产回报率是国有企业的两倍。然而,在金融危机之前,两者的回报率几乎相同。差距的拉大源自政府的周期性刺激努力,这些努力导致被选中的国企生产力过度扩张。

由此导致的一个后果是出现了一个被称为“僵尸”企业的亏损严重的国企群体。这些企业往往是经营重工业、能源和建筑相关业务的大企业。问题的糟糕之处在于,多数受影响企业集中于已经不景气的“锈带”老工业区,在政治上加大了解决难度。在某些情况下,潜在有数十万工人需要重新安置,整个城镇可能难以为继。问题的有利之处则在于,这不是一种影响在数量上占绝大多数的民营企业的普遍现象。

今年10月,中国当局再次发出指示,让这些僵尸企业破产并将其资产清盘。目前正在推进必要的重组:煤炭和钢铁产量最近削减幅度达到两位数,银行开展资本重组,工人外迁至其他地区。违约案例增多似乎表明,当局正在更加认真地处理问题。这些举措令生产者价格指数在多年下滑之后被推升至正数区间。结果是利润率上升,企业营收不断增加。

总之,一些人眼中的普遍债务问题,实际上在更大程度上是一个重组问题,涉及对一部分国企进行瘦身。但是,这方面还需要采取多得多的行动,才能让人确信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

拒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将酿“多输”局面

法国欧洲时报中文网 2016年12月13日

2016年12月11日,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15年周年,按照签订的WTO入世协议,中国理应自动获得“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然而在西方世界,一股将中国视为全球开放市场滥用者的力量正不断涌动,日本、美国近日先后通过决定,不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而欧盟则因美国的施压和欧盟部分成员国的抵制而纠结。

15年前的这一天,当中国历经多年艰难谈判而拿到WTO“入场券”时,几乎没人能够预测到这将给世界带来什么。但是15年后的今天,中国交出自己的答卷:15年来,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已成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贸易国、世界第一大吸引外资国、世界第二大对外投资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更是超过25%;15年来,中国已成为亚洲乃至全球范围内不少发展中国家的最大贸易伙伴,给全球贸易体系带来了巨变,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引擎;15年来,作为一个东方的古老国度,中国一直在推动着全球贸易自由化,并深度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15年来,中国严格遵守WTO规则,认真履行承诺义务……无论入世之初中国和世界经历了怎样的焦虑与忐忑,但今日这份答卷应当让各界有了共识:这15年,是中国深度融入世界的15年,也是全球各经济体合作共赢的15年。

然而,美日却忽视了这深刻改变世界的15年,在中国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上出尔反尔,这不但违背WTO规则,严重损害中国经济利益,更是变相的贸易保护主义,将在全球范围酿成“多输”的局面。

近年来,后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际市场需求也持续低迷,这从国际贸易增速近年来低于世界经济增速的数字可见一斑。在此情形下,以美国为首的一些发达国家“逆全球化”和民粹主义思潮升温,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并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市场经济地位问题便成为一些国家对中国实行贸易保护主义的借口和遮羞布,而今更不惜违反在WTO作出的承诺。

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国之所以坚持不予承认中国自动市场经济地位,主要是担心中国一旦获得市场经济地位,要向中国征收惩罚性反倾销税的难度会大很多。比起美日加等国,欧盟这样一个巨大而复杂的经济体想要做出最终决定,显然要更加纠结和艰难,需要考量和权衡的指标也更多。今年以来,法国、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曾对中国获得市场经济地位予以反对,但不少头脑清醒的欧盟专家指出,北京在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的压力下,仍在推动实现市场经济地位。

对中国来说,欧盟是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中国是不少欧洲产品的销售市场,也是很多欧洲企业的经营基地。在中国入世的15年来,欧盟曾多次以中国政府干预产品价格为由,对来自中国的产品施加进口高关税。而现在,随着入世后的过渡期进入尾声,欧盟也知道,是否认可这一地位,是一个充满爆炸性的话题。一方面,欧方担心不采取任何行动,可能会严重影响双边关系;而另一方面,欧盟又对中国产品可能大量涌入而威胁就业有所疑虑。因而,欧盟一直在反复斟酌,寻求折中的方案。

于是乎,今年7月,欧盟曾表态:要找到一条能够令双方均感满意的道路,既要使中国的地位正常化,又要找到新的方法维持现有的贸易保护水平。11月上旬,欧盟委员会向欧盟议会与欧盟理事会提交了一项新的提案,即放弃原立法中的“非市场经济地位”概念,而代之以“市场扭曲”这一新的概念。

这名义上履行了对WTO的承诺,似乎比直接拒绝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更容易被接受,但这反而“扭曲”了世贸组织规则。

无论如何,当下全球经济正经历风险与挑战,贸易全球化也遭遇波折,未来经济的不确定性正不断增加。越是在困难的时候,世贸组织成员越应当团结起来,同舟共济,越要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有效性,发挥合作共赢的伙伴精神,促进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

目前,全球已有80多个经济体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包括俄罗斯、巴西、瑞士、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而北欧、英国以及荷兰在内的国家也都支持中国获得市场经济地位。

为了避免“多输”的局面,欧盟应当与其他世贸组织成员一道,共同反对贸易保护主义,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共同构建更有活力、更加包容、更可持续的开放型世界经济。

揭开中国“帽子”的秘密

香港《亚洲周刊》2016年12月4日

在中国“帽子”里面,隐藏了中国民企的秘密。它们是创新战线冲锋陷阵的先锋,也是提升竞争力的功臣。

中国的国家竞争力,近年呈现跳跃式的发展。而背后的重大力量,就是中国的民企。它们以民间的智慧与力量,不靠国企的垄断优势,也没有党国资本的注入,却在全球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成为让全球惊奇的企业。

从互联网后台基础建设的全球铺设,到移动支付和网购,以及超过六亿用户的社交媒体,都是中国的民营企业。它们是华为(Huawei)、阿里巴巴(Alibaba)和腾讯(Tencent),如果用英文字母的首字来看,它们就是H.A.T.,也被称为中国的“帽子”。

在这顶“帽子”里面,其实隐藏了中国民企的秘密。它们都是创新战线上冲锋陷阵的先锋,也是不断提升中国竞争力的功臣。而它们的成功,就是发挥民间的灵感,超越国企的种种限制,拥抱全球化的动力,历尽艰辛,终于赢得世界的掌声。

中国“帽子”的特色,其实就是善用中国市场的“规模经济”,建立了行业的标竿,追求创新,形成了“良性循环”,不断精益求精。像阿里巴巴在和亚马逊等西方同行竞争时,以退为进,每次交易不收佣金,看似自伤伤人,但却很快形成巨大的交易流量,也创造了过去难以想像的现金流,结果将西方的竞争者逼退。

腾讯所推出的微信,在全球范围并不是独家,但它所设计的介面与功能,却超越了美国的what's app和在日本、韩国流行的Line,因此它的粉丝已经从中国大陆向海外延伸。而它的公共帐号所创建的自媒体,更成为中国网络的一股强大的动力。它的微信支付与红包功能,也成为中国社会移动支付的重要一环。

华为可能是“帽子”秘密中的秘密。因为它长期以来不上市,被怀疑无法帐目透明化。加上它的领导人任正非出身于解放军,被质疑有军方关系,也因此在西方市场上被百般刁难。但华为坚韧不拔地应对,以实际的行动化解外界的疑虑,并且在西方的游戏规则下,努力应对,在一场又一场的法律诉讼中,克服了美国最大的对手思科(Cisco)的挑战。同时它也聘请了西方的精英加盟担任高管,“以夷制夷”,在国际化的舞台上展现专业的身影。

但华为最大的武器还是它强大的研发能力。这都是来自它的巨大的资金与人才的投入,在全球各地普设研究中心,因地制宜,也广纳全球人才,造就了庞大的专利权,可以在行业的竞争中突围而出。

因而“帽子”代表了中国民企的竞争力,纵横四海,成为全球化的弄潮儿。它们的光荣与梦想,也是中国民间的自我期许,要实现永不褪色的中国梦。

科教文卫

一网打尽的科技生态系 2017十大科技趋势

黄亦筠 陈良榕 台湾《天下杂志》2016年12月7日

国际科技研究顾问机构顾能(Gartner)提出十大策略性科技趋势。顾能副总裁西尔利(David Cearley)分析,十大趋势可区分为三大类:“智慧(Intelligent)、数位(Digital)、网格(Mesh,是指由人、流程、物件、服务所组成的智慧数位生态系)。”三大类别下,十大趋势显示未来实体和虚拟将更无缝接。

第一大类:智慧

趋势1人工智慧与机器学习

由多种科技与技术组成。一六年,超级电脑AlphaGo打败韩国棋王后,带起全球人工智慧(AI)狂潮和对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的讨论。未来将进入能理解、学习、预测,甚至自行运作的系统。

西尔利指出,AI和ML造就各种智慧应用,硬体如机器人、自驾车和消费性电子,在软体服务方面,则有虚拟个人助理(Virtual Personal Assistant,VPA)和智慧顾问等。

趋势2智慧应用程式

未来,虚拟个人助理将是最常出现的应用程式,具备真人助理的部份功能,让日常工作更有效率,譬如识别出电子邮件中的重要内容。

另一种就是虚拟顾客助理,在特定领域内提供服务,譬如销售与客服。这类智慧应用程式(Intelligent App)未来将可能改变工作本质与职场结构。

趋势3智慧物件

物件能按固定的程式模型执行任务,还能利用人工智慧和机器学习做更进阶的行为,同时用更自然的方式和周遭环境及人类进行互动。未来,当无人机、自驾车和智慧家电等智慧物件(Intelligent Things)普及后,顾能预测,智慧物件的运作模式将从现在的独立运作,进阶成协作模式。

第二大类:数位

趋势4虚拟实境与扩增实境

○一六年被定位为虚拟实境(VR)元年。几乎所有科技大厂都推出了自己的VR产品。VR与扩增实境(AR)的出现,改变了人与人,以及人与软体系统间的互动方式。顾能认为,一七及一八年,将是包括宏达电的Vive、索尼PS VR和脸书Oculus这类头戴显示器(HMD)的大爆发年。

“短期内,消费者热烈拥抱头戴显示器主要是为了电子游戏,接下来更多商业、特殊用途的AR和VR内容应用就会逐一问世,”顾能报告指出。

另外,则是大量普及版的VR头盔。微软将HoloLens技术授权给五家个人电脑厂,宏碁、华硕、惠普、戴尔及联想,支援Win10 PC的操作,只要二九九美元,将在二○一七年蜂拥出货。预期中国白牌业者也将在一七年扮演VR硬体市场的搅局者。

趋势5数位分身

数位分身(Digital Twin)是指某种实体物品或系统的动态软体模式,借由感应器搜集的资料,来侦测状态、回应变化、改善操作及增加价值。

未来三到五年,上亿的物品都将拥有数位分身。企业将利用数位分身进行及规划设备维修、设计生产流程、厂房运作、预测设备故障或提升营运效率,及辅助产品开发。美国太空总署(NASA)、空军,到跨国企业奇异(GE),都开始运用数位分身技术。像GE就尝试在虚拟环境中,用数位分身技术设计并测试,确定产品效能达到理想值,才移到产线制造。

趋势6区块链

区块链(Blockchain)的概念逐渐被接受,将可能彻底改变未来产业的运作模式。尽管目前的热门应用主要围绕在金融业,但仍有很多其他可能的应用领域,包括音乐传播、身分验证、产权登记、供应链等。

第三大类:网格

趋势7对话式系统

顾能指出,目前对话式介面的应用多在聊天机器人和内建麦克风的装置,如智慧手机、平板、汽车等。

数位网格所涵盖的装置将愈来愈多,人们与社群、政府及企业互动的介面,将超越传统桌上型电脑和行动装置,涵盖所有人类可能用于互动的所有端点。互动对话方式,也不再仅限于文字或语言。未来,将进入人与装置更无缝、互动更无所不在的数位体验。

趋势8网状应用程式和服务架构

未来行动应用程式、网站应用程式、桌上型应用程式、以及物联网应用程式,都将与一个广大的后台服务网连结,借此创造出使用者所认知的“应用程式”。

顾能解释,这种网状应用程式和服务架构(Mesh App and Service Architecture),负责包装服务,将让不同层级的应用程式更相容,提升服务灵活性与扩充性、服务组合。

有了这个架构,使用者无论是用桌上型电脑、智慧手机,或者在电动车上,都能获得最佳解决方案。即使切换于各种装置之间,也能享有连续不间断的体验。

趋势9数位科技平台

数位科技平台(Digital Technology Platforms)为企业提供了成为数位企业的立基石。顾能归纳出数位企业发展新能力与新商业模式背后的五大科技平台:资讯系统、客户体验、资讯搜集和分析、物联网及商业生态体系。

趋势10适应性安全架构

资讯安全将是未来的关键议题。未来,企业及个人资料将更容易曝光在网路的公开环境中,而网路犯罪技巧也只会更新奇复杂,因此,建构适应性安全架构(Adaptive Security Architecture),更有智慧地整合四种面对网路攻击的方法:预测、防阻、侦测、回应攻击,才能即时且持续保障企业及个人资料的安全。

中国文艺拉开史诗化的大幕

秦晓鹰 香港《大公报》2016年12月6日

国家主席习近平11月30日对中国文学艺术家的讲话,具有强烈的时代感。讲话中用了很大篇幅谈时代、谈历史、谈国运与文运的关系、谈文脉与国脉的相通……如果我们把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视为中国政治经济生活的领航者,那么,从这次讲话中,我们分明可以体察到,中国的领航者对中国的文学家、艺术家有一种由衷的热望,就是期盼中国的文学艺术家诸君,胸中有雄风、笔下有乾坤,能够创作出一批无愧于时代的宏篇巨制,使中国的文艺创作走上一条史诗化的雄浑瑰丽的大道。

了解世界文明文化成果

那么,中国文艺的史诗化道路是否已经开通了呢?笔者以为,这条道路的开通或曰开辟必须具有一些前提与条件。

首先,文艺的史诗化道路得以出现的大背景就是要有一个史诗般的时代和一个史诗般、波澜壮阔的宏大的社会实践。客观上,仅就这个时序的大背景而言,中国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的蓬勃发展以及在这一发展中,中国社会的气象万千、家国故土的沧桑流迁,亿万百姓的欢乐忧伤,以及中国与世界相交中的风云际会……都充分完全地具备了。这个大背景中所包含的中华民族得以浴火重生的生存密码,所孕育的人类文明进步的基因,都足以成为中国文艺踏上史诗化道路的复合元素和明确路标。

但是,仅有这种史诗时代与史诗实践的大背景,还远远不足以孕育出史诗化的作品。何故?因为“人”不行。这个“人”指的就是当代中国的文学家与艺术家。更具体的说,就是说,当代中国的文学家与艺术家的知识结构和个人素养都远远不能承担创造史诗化作品的社会责任。

与在中国与世界各个历史发展阶段上创造文艺文学精品的巨匠相比,我们多数的文学艺术家们在基本素质上都缺少两样东西。一样就是对当代中国应有的历史地位缺少深刻的思考,他们的作品缺乏历史纵深感。习近平说, “没有历史感,文学家、艺术家就很难有丰富的灵感和深刻的思想,也很难看清世界、参透生活”。这样的文艺家当然不可能摆脱茕茕孑立、喃喃自语的小我情绪和世界。

笔者以为,中国当代文艺家缺少的第二样东西就是对世界文明与人类优秀文化成果的了解与认知。改革开放近四十年,中国已经发展到有资格也有实力可以积极参与全球治理的程度。这种国际地位的提高其实非常顺理成章,是中国实行开放政策的必然结果。文艺界诸君可晓得,中国人如此大规模地亲历亲触世界,恐怕是自秦王朝出现在华夏大地以来,除唐朝之外,中华民族前所未有之奇事奇观!多元文化的融合与渗透,东西文明的交错与互补,早已成为中国人实际社会生活的一种常态。常态其实就接近于固化。因此,没有对世界文明的透彻了解,中国的文艺怎么会有与旧时代的真正切割,又怎会有一种亘古以来未有的时代感吗?

剔除历史积习文化沉疴

中国文学艺术若想早日涌现史诗化作品,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条件,那就是要有足够舒畅的创作氛围与政策环境。

优秀的作品一定是对个体、民族、国家命运有最深刻把握的作品。而个体、民族乃至国家,也都绝不是在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发展与进步的。每个人每个民族都会有爱有恨、有梦想有失望,有行为的冲突有内心忧伤。正如习近平所言“生活中不可能只有昂扬没有沉郁、只有幸福没有不幸、只有喜剧没有悲剧。生活和理想之间总是有落差的,现实生活中总是有这样那样不如人意的地方。”只有允许写这些人间的冷暖,只有把人的喜怒哀乐倾注于作品,把历史上的艰难悲怆甚至牺牲真实再现,才能烘托出一个时代的伟大与丰满。只有敢于鞭挞黑暗,才能使人更加珍惜光明。不承认生活的多样性就没有作品的广度与深度。

中华民族正经历着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巨大而剧烈的转变,正经历着与世界文明的新碰撞与新磨合。中国人在欣喜中享用着历史的馈赠,也在痛苦中品味着历史的代价。文艺作为民族之光,它不仅应该是照亮前路的火把,也应该勇于剔除一切历史积习和文化沉疴。只有不断地阐明这些道理,不断地改善创作环境与政策环境,中国的文学艺术才能以史诗般的力度步入人类艺术的经典殿堂!

“中国第五大发明”获一致认可 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

香港《成报》2016年12月1日

中国传统智慧“二十四节气”获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在国际气象界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中国参加申遗的代表团团长马盛德表示,“二十四节气”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表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该遗产项目的一致认可,同时体现出国家、社会对保护传统知识与实践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将文化融入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视。

正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昨天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评审: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理念

中国参与今次评审的文化部外联局国际处处长张玲在大会现场致感谢辞。她表示,中国“二十四节气”充分体现了中国尊重自然以及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同时反映了农业生产和相关仪式以及民间活动的平衡管理,以符合季节的变化。她称:“‘二十四节气’不仅增强有关社区和团体的文化认同,而且还有助于加强人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性的认识。中国重申将和利益攸关方共同参与,一起保护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

中国参加申遗的代表团团长、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巡视员马盛德称,“二十四节气”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表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该遗产项目的一致认可,同时体现出国家、社会对保护传统知识与实践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以及将文化融入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视。

指导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

在昨天的审议中,评审机构首先向出席会议的600多名代表阐述了中国“二十四节气”的具体内容,随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成员一致同意,将中国“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法定机关,由《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最高权力机关缔约国大会选出的24个缔约国组成。“二十四节气”是一个统称,其中包括十二个中气和十二个节气,中气和节气相间地排列。从春分起十二个中气包括春分、谷雨、小满等,分属于十二个以地支排列的月份。春分后的节气是清明,其后的节气依次包括立夏、芒种、小暑等。“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除了中国的“二十四节气”,比利时的啤酒文化同样获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地址:石首市南岳山大道178号 电话:0716--7183701
版权所有:石首市图书馆 鄂ICP备15020208号-1
公安备案号:4210810200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