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本馆概况 读者服务 读者园地 动态信息 数字资源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本馆概况
读者指南
读者园地
动态信息
数字资源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本馆动态 - 正文
本馆动态
「一网读尽·主题书单」世界读书日,在书里遇到世界
发布时间:2020/4/24 9:38:31    
 

一网读尽·主题书单·第61期

世界有多大,书里的世界就有多大。无论你的心如何孤寂,也定有那么几本书能抚慰你。

读书日,我们不只要读书,也要抬头看看书籍的广博世界,看看还有什么书在等我们拾起,还有什么书在等我们邂逅。

本书单为您带来图书馆的前世今生、书本在战争中发挥的作用、爱书之人如何打理他们的书房、以及书贩行走江湖的故事。

读书日,让我们一起走进书的世界,常读书,常知味。

《伊利亚特》一开始在吟诵诗人之间流传,并没有形成文本,时间一长,你忘一句,他忘一句,很容易出现缺漏。

公元前6世纪,雅典独裁者庇西特拉图想收集到荷马史诗的全本,他下令,无论是谁,一句遗失的诗句,换一笔丰厚的奖金。

庇西特拉图不只对荷马感兴趣,据说他建立了雅典第一座文科书籍公共图书馆,收藏了不少书。后来,波斯人占领了雅典,烧毁了城堡之外的整座城市,图书馆也付之一炬。

汉朝建立了皇家图书馆,主要收藏儒家经典。汉武帝还派出使者四处搜寻书籍,鼓励民间向官府出借藏书,以丰富图书馆的收藏。

不久之后,西汉刘向为宫廷藏书编了一本目录,这本目录也是一部书,叫《别录》。

在此基础上,刘向的儿子刘歆发明了中国第一种图书分类方法,《七略》,即《辑略》《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

东汉末年,《论语》等一些儒家经典被刻在石碑上,立于太学,46块石碑刻下了20多万字,这是另一种形式的图书馆。

丁力在图书馆住久了,没事儿的时候,就开始翻腾一本又一本的书。不只是散文小说,还有各类技术书籍和施工手册之类的,没想到,自己竟然可以看得进去。

那时候的丁力,像一块干燥的海绵,什么书都能被他吸收。也正是这样的生活环境,让他养成了读书的习惯。这个习惯,也成了他一生最宝贵的财富。

那年冬天,丁力考上了大学,而且还是省外的重点大学——中南矿冶学院,学习有色重金属冶炼!而兵团中,丁力另一位上过高中的好兄弟,也只是考上了本省一所普通的学校。

丁力有个感悟,在图书馆读的书,对他高考很有帮助。多读书还是有收获的,哪怕是当时不能完全明白的知识,迟早有一天也会发挥作用!

文澜阁本《四库全书》当年被太平军损毁,一些爱书人士大规模补抄了四次,基本填平了缺漏。此后一百多年,市面上流通的文澜阁《四库全书》,绝大多数是这些补抄本。

然而,当年那些爱书人士也想办法购买回来一些原本,补充了进来。这样看,原本自然比补抄本的价值大一些。

拍卖会上的这函《四库全书》,正是不多见的原本,所以说尤为珍贵。那这本古书最后被谁拿走了呢?现场有人说就是韦力。这下可算是冤家碰头了!

不过韦力也说,他当时并不知道浙图也想拿到这一函古书,另外,拍卖会上这函书确实是珍贵,吸引力太大,他才会不惜花高价拍走。

有位海军士兵回忆道,在经历一夜炮火后,他沿着公路前行,看见一些尸体被装上大卡车。有个牺牲的士兵他认识,是个帅气的金发小伙,刚来部队不久,待人热情。

这位海军士兵低头看着死去的战友,接下来发生的一幕让他终生难忘——只见从死去的金发小伙的裤子后袋里,掉出一本袖珍图书。很显然,在空闲时间,他一直在阅读这本书。

书的标题是——《年轻、快乐的心》。书名与残酷的战争形成了强烈的反差,是如此刺眼。然而,也正是这些书籍,带给身处残酷战争中的美国士兵以巨大的慰藉和鼓舞。

读书人的书房,往往是不太愿意让外人参观的。因为一个人的书架就像一面能映出主人形象的镜子,对于懂书的人来说,只要瞥一眼书架,就会知道许多小秘密。

如果不是至交好友,也不会“引狼入室”。但爱书的人,又往往特别想窥探别人的书房。这种微妙的心态,倒是非常有趣。

清代学者洪亮吉把藏书家划分为五大类别:考订家、校雠家、收藏家、赏鉴家、掠贩家。前两类偏重学术研究,随后两类偏重娱乐休闲,最后一类则是买卖经营者。

因此,韦力把上述的五大类简化为三类:用书家、藏书家、卖书家。

这个读书会,参与人员从始至终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母亲,一个是她的儿子。威尔·施瓦尔贝的母亲不幸患上了晚期胰腺癌,等于说是被宣判了死刑。

在母亲剩下的日子里,威尔怎么和母亲沟通呢?这事儿让他非常苦恼。因为他不能去直接安慰母亲说“你别担心,医生一定会治好你。”这显得很傻,因为他母亲清楚自己的身体情况。

同样,威尔也不能说“我们已经把一切都准备好了,你就别担心,放心走吧。”这当然也不行,母亲还没走呢,怎么能说这种话。那怎么办呢?

威尔是一个图书出版商,他决定就从这方面下手,和母亲共同读书,一本一本地读,读完之后再交流心得。对母亲来说,这段时间或许是最好的、最平静的生命时光,她享受了22个月的生命之后才离开,并且留给了家人美好的回忆。

有一天,在一个农民家里,马未都发现一本用来糊墙的书。他将这本封面、封底都没有,而且严重缺页的书带回家里,而后把自己反锁在房间,就着几个馒头,一壶热水,看了一夜。过了很久,他才知道这本书叫《简·爱》。

马未都还记得在那个没有任何书可以读的年月,邻家的女孩,偷偷借给他一本书,自己当时特别兴奋!他抱着那本《红楼梦》,差点把自己“看死”。

年轻时,马未都得到一本硬封面、精装的《高老头》,无比兴奋的他向一个朋友炫耀。这个朋友就厚着脸皮,从马未都那儿把书借走了。结果,借走之后,他将书夹在自行车的后衣架上,给弄丢了!

这件事给马未都的教训非常深,他终于理解一句话——“书与太太恕不借人”。

1989年,小杜15岁,他离开承德农村,跟着舅舅到北京打工。他一开始干的活儿是疏通河道,后来在广安门货运站做装卸工,卸一个车皮十块钱。

那个时候,报摊总在出售一些稀奇古怪的杂志,《大千世界》、《又江文艺》之类的,定价两块九毛八一本。旅客上车前买上一本,下车也就扔掉了。

小杜看见废品收购站里这些杂志堆得山一样高,论斤卖,八毛一斤。广安门货运站旁边有块空地,平时被一帮卖菜的霸占。小杜在这儿扯开一块大蓝布,摊开废品收购站批发来的几斤杂志,一律一块一本。

小杜眼光不错,货运站人流量大,杂志卖得快。没几天,他的日子好过了,一天挣上百八十块没有问题。

那是在1991年。

黛玉《葬花吟》:“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葬花吟》的主角,无疑是花,而且是“落花”。透过“落花”,作者读出了两层隐喻。

第一层隐喻,是“人生悲剧”。花儿象征着少女的青春,蓬勃的生命。花落了,美好便破灭了。所谓“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第二层隐喻,更高一层,是“万念归空”。春残花落之日,也是红颜老死之时,什么都没有了,什么都归于沉静。所谓“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这么一解释,我们对《葬花吟》的理解,是不是深刻了一些呢?

在《风筝》里,鲁迅先生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鲁迅先生的弟弟是很喜欢风筝的,每当放风筝的时候,弟弟都会欢呼雀跃。

可是鲁迅先生不喜欢。他认为“这是没出息所做的玩意儿”,是“笑柄”,是“可鄙”。所以,他在弟弟做风筝的时候,伸手就把风筝折断,掷在地上,然后踏扁了。

多年以后,鲁迅先生回顾往事时,心中总会隐隐作痛,他希望得到弟弟的宽恕,但弟弟呢,却全然忘记了这件事。文章的思想性,正体现在这里。

长大后的鲁迅先生,对自己进行了毫不留情的批判,他说自己毁掉风筝的行为,是“对于精神的虐杀”,只要一想起这件事,鲁迅先生就说:“我的心仿佛同时变了铅块,很重很重的堕下去了。”

“七月的一天,我们的话题从麦克尤恩的书转到了家人的行程上——谁应该在何时到达何处。然后,母亲又出现了随时换话题的毛病。她会突然提起肝炎怎么总治不好,身体没办法恢复,食欲不振,人也不舒坦。但她确信自己会很快好起来,重新恢复食欲和健康,只是早晚的事而已。同时,她还有很多事情要处理——家人、朋友的,以及那个建在阿富汗的图书馆。一切都需要她的帮助,只希望她的病能快点好起来。”

——威尔·施瓦尔贝《生命最后的读书会》

 

地址:石首市南岳山大道178号 电话:0716--7183701
版权所有:石首市图书馆 鄂ICP备15020208号-1
公安备案号:4210810200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