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本馆概况 读者服务 读者园地 动态信息 数字资源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本馆概况
读者指南
读者园地
动态信息
数字资源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首页 - 本土文艺作品 - 正文
本土文艺作品
文化原乡
发布时间:2020/8/28 16:51:55    
 

文化原乡

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独有标签。

团山,则是石首的文化原乡。

5000多年前,石首就有先民生息,闻名遐尔的走马岭古城最具代表性,是长江流域保存较为完好的原始古城,对研究长江流域早期人类活动有重要价值。鲜为人知的是,团山的古文化遗址最多,1983年5月发现的广滕岗旧石器时代文化遗址(今长山)还早于走马岭,同期发现的还有扈家岗文化遗址(今高陵固城湖)、之后又发现袁家台、虎头山、秦克湖等文化遗址,只是规模较小,遮蔽在走马岭的光芒下。

但团山,无疑是石首早期人类最早最活跃的地区,与走马岭一道,生成了石首文化的原始密码,点燃了石首文化的绵延香火。

团山最好地展示了石首文化的精神特质。石首古属楚,距楚都郢110公里,深受楚文化影响,是楚文化的源泉和分蘖。石首山环水绕,绣林、桃花、六湖三个山群虎据城区、东南和西南,长江、调弦河、藕池河穿贯县境,兼以数不清的湖汊沟港,石首俨然山水举托而成,禀赋性格中有着深刻的山水烙印。

团山得二者之兼。古团山与黄山头、藕池互为一体,与郢地理相通,文化相承,楚都习俗教化在石首的传播路线由西向东,先团山,再城关,再东部,荆楚风化,团山常得石首之先。楚人“荜路蓝缕、以启山林”的创业精神在团山先民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团山由古洞庭淤积而来,因水而生,由水而造,六湖山是境内的唯一高地,水塑其形,山塑其貌,体现了石首独特的山水地貌和人文特质。

团山完整地记录了石首文化的成长过程。石首文化从新石器时代发轫,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演变,童年的石首,人烟稀少,散居各处,缺乏交流和沟通,没有形成规模化的文化体系,但团山作为先民最活跃的地方,文化印迹遍及域内,显示了较强的区域特征。

后来,原住人口不断增加,外来移民不断涌入,二者相互学习、互通有无,族群不断融合,产生新的村落和集市,不同族群的语言、风俗、信仰和价值观被打破,生发出新的共同的语言、风俗、信仰和价值观,石首文化开始形成。团山在这一过程中利用自身的资源和优势接纳了大量移民,吸纳他们的思想和文化,学习成长,融入了石首大文化的洪流,推动、加速了石首文化的形成。

团山忠实地留存了石首文化的古朴风貌。石首文化孕育于“童年”,成形于“少年”,成熟于“青年”。清朝中叶最为昌隆。此后清廷衰弱,内忧外患,兵连祸接,灾害频仍,石首发展被打断,江山飘摇,社稷沉浮。团山,却因一场自然灾害得以幸免。

清咸丰壬子年(1852),长江10年连发大水,冲开藕池月堤,形成藕池河,西支安乡河,中支团山河,东支鲇鱼须河,从四面将团山包裹其间,将团山从石首中割裂开来,兼以地理偏僻,交通不便,团山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存在。民国初期的军阀混战,大革命的革命烽火;日本侵略者的疯狂铁蹄,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都没有中断团山的社会经济秩序。石首文化得以在团山忠实留存,保持了成熟时期的原味风貌。

因此,团山是石首的文化原乡。

 

地址:石首市南岳山大道178号 电话:0716--7183701
版权所有:石首市图书馆 鄂ICP备15020208号-1
公安备案号:42108102000058